北京12月2日电 题:轮椅背包客吴丽红十余年感悟“无障碍旅游”
记者 李京泽
“正常人很难想象长途旅行对一个残疾人意味着什么。”20岁意外坐上轮椅,曾带领4万多名残疾人游遍全国,对吴丽红来说,旅行或许可以改变命运。
吴丽红在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现场。记者 李京泽 摄过去十几年,吴丽红一直在路上,她的行程长达5万公里。这5万公里标注着她个人的成长轨迹,也度量着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
吴丽红第一次组织残疾人旅游是在2007年,那年的全国助残日,吴丽红一行52名残疾人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开始他们许多人人生中的第一次旅行。
“当时残疾人独自出行都很难,更别提在全国各地游览。”回忆那次经历,吴丽红细数了很多障碍。对于他们这群特殊的游客来说,酒店洗手间的门槛都可能成为一座难以翻越的山。
说起登长城时,她尤有感触。那时的八达岭长城还没有无障碍通道和升降平台,导游和其他游客自发帮助他们,把坐轮椅的一个个抬上去。剩下拄着拐杖的则手脚并用,自己往上爬。到达长城“好汉碑”时,很多人激动地高喊“终于圆梦了”。
这次“有爱”但“有碍”的旅程,让吴丽红意识到残疾人出行的诉求是多元而具体的,她开始将无障碍的概念与残疾人旅游联系起来。
她做了一个十年计划,立志要用未来十年时间,带领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游遍中国。这项名为“生命之歌无障碍旅行”的计划吸引了四万多名残疾人参与,其中重残人士就有两万多。
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与当地的残疾人朋友交流,共同拟定一份有关无障碍旅游的考察报告,交给地方残联和政府。十年间,吴丽红等人递交了约20份报告,其中一些被快速反馈。三亚市就曾在他们递交报告后的三个月之内,于全市公交系统上线第一台无障碍公交车。
吴丽红至今还记得收到三亚市残联电话时的心情,“我们的声音被听到了,我们的困难被解决了,特别开心!”
十年计划圆满收官,“生命之歌无障碍旅行”依旧在路上,吴丽红和同伴们把十年来所观察到的各地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汇集在一起,在地图上立起无障碍旅行的“坐标”,为残疾人量身定制尽可能无碍的旅行计划。
为了“坐标”的不断完善,吴丽红始终用轮椅丈量着山河。近年来,她考取了专属于残疾人的C5驾照,将旅游半径扩展至边境线。有了福祉车和电动轮椅等一系列科技的助力,吴丽红不断挑战自己,在广阔天地中享受自由。
一路上,吴丽红亲身感受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发展,尤其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以后,从交通出行到景区设置,于细节中的改变让无障碍更可感。
随着视野的不断开阔,吴丽红越发看中软环境在无障碍旅游中的角色。比如,在她的电动轮椅可以抵达的地方,工作人员会不会要求她一定要坐摆渡车前往。
“很多时候,我能理解景区工作人员的善意,但我想独立完成旅行。”吴丽红说,在她近年来游览过的一些地方,工作人员会尊重她独立旅行的心愿,又提供托底保障,这让她感觉很暖心。
“我不需要因为残疾而获得特别的关照,而是和其他人一样自然地享有平等的权利。”她说。
国际残疾人日即将到来,吴丽红说起她心中残疾人无障碍旅游的理想模样,概括成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无障碍连接世界,人人享有自由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