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2月3日电 题:法中文博如何互补,携手开新?
——专访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
作者 王利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法两国开始了联合考古项目。双方不仅在技术上相互借鉴,还在交流实践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为何离不开国际交流?中法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方面如何互补?博物馆如何发挥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对于世界理解青铜文明有何意义?为深入探讨这一议题,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近日接受“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国际交流对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工作有何重要性,它如何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理解?
鲁斯·玛丽·慕索:每个国家对考古工作的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规定也各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将遗迹汇集起来传承给后代。
我们通常从单一文化角度思考文化遗产修复,而国际交流深化了我们对文物发掘和保护的理解。例如,法国的一些经验表明,某些技术应用需要被批判性审视。
通过经验交流,各国能跨越单一思维逻辑、采取综合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文物修复的协作互补,还能通过不同的技术应用实践识别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
2024年11月12日,四川·法国考古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四川省文物局供图记者:中法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方面有哪些互补之处,如何携手更好发挥博物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鲁斯·玛丽·慕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在法国的考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获取更多维度资料变得可能,现代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显示出其必要性。它可以超越肉眼观察范围,生成文物的数字孪生体,展示文物的年代、尺寸及时间推移的特征变化。
如今,博物馆的保护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还需要进行数据化保护。然而在实践中,数字技术面临数据保存、资源互通和公众理解三大难题。例如,每个国家的数字技术都运用不同方法和技术,即使在法国本土范围内,不同参与者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的方式也可能非常不同。
因此,在数据保存、资源互通和公众理解三方面的合作,将使法中两国在数据化保护上取得长足进步,并推动考古和博物馆工作开展。双方可以携手保护数据资源,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公众,使我们在传承文化遗产方面走得更远。
2024年11月12日,四川·法国考古研究学术报告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交流发言。四川省文物局供图记者:图像和视觉材料对公众理解和欣赏考古学有何作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对于世界理解青铜文明有何意义?法国和四川如何进一步携手推进考古交流与合作?
鲁斯·玛丽·慕索:图像和视觉材料对文物诠释至关重要,这一文化符号如何被利用和解读意味着这一民族文化如何走向世界,并与全人类建立联系。
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拥有约300万件古文物资源,建馆一百余年来不断在思考视觉材料的价值并深入挖掘它们的作用。为了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感受到文物的魅力,博物馆在展出时不断研究和诠释它们,包括呈现文物出土时的发掘环境,以及提取文物的图文生成新图像。
四川和法国一样都拥有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以三星堆和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对于青铜时代的研究非常重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一些欧亚大陆的视角和观点,而非局限于一个“欧洲中心论”的视角。
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各种性质的视觉呈现,帮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文物的文化背景和发掘过程。在古代冶金以及青铜合成技术上,法国在许多方面也可向四川学习。
为促进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学术交流方面的合作,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与四川考古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学术交流是我们首先提出的问题之一,因为共享专业知识不仅与专业技术领域相关,更关键的是双方能就文化遗产建立共同视野。
此外,由于国际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方式往往不同,公众宣传问题同样值得关注,这涉及旅游接待和文化接待等多方面。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具有推广意义的考古共同价值基础,共同探索人类历史的多样性和共通性,更好地迎接世界各地的观众。(完)
受访者简介:
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四川省文物局供图鲁斯·玛丽·慕索(Rose-Marie MOUSSEAUX),法国国立考古博物馆馆长,古典考古学专家,围绕科学项目、文化和教育活动展开工作,积极推动博物馆发展,在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成就。特别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以及古代文明的互动与交流,多次参加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致力于深化两国在考古领域的合作。